学校简介

        学校位于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广州市,2004年由广州云峰企业和华南理工大学合作创办,2005年教育部批准设立华南理工大学广州汽车学院,2011年获批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同年更名为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2021年经教育部批准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普通本科院校,同时更名为广州城市理工学院,是广东省首家选择非营利性办学的民办高校。

       立德树人有效落实。坚持不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强化党建引领、着力思政铸魂、着力文化培根,注重专产融合、双院融合、赛创融合,聚焦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主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办学条件不断完善。学校占地面积116.84万㎡,建筑面积66.19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82亿元。馆藏纸质图书217.13万册,电子图书138.38万册。实验中心14个(5个基础实验中心和9个专业实验中心),实验实训场所196个,专业实习实训基地493个。在广东省民办高校中首先实现全光网络,5G网络覆盖全校。校园育人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善,办学条件满足人才培养需求。

        学科专业协调发展。设有14个学院(部)、45个本科专业,在校生20249人,形成了以工学为主,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艺术学、理学六大学科专业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拥有2个广东省重点学科、6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10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10个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7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专业获中华工程教育学会(IEET)认证,11个专业(方向)获国际商科教育认证委员会(IACBE)认证,是中国第一所获IACBE认证的大学。学科专业对接产业需求,体现办学定位,布局较为科学。

        师资队伍持续优化。现有专任教师910人,外聘教师396人。专任教师中,硕士以上学位的占比95.38%,高级职称的占比29.78%,“双师双能型”教师占比34.62%。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珠江学者等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34人。教师队伍结构不断改善,质量稳步提升,整体素质较高。

        产学研用协同发展。与行业企业和政府等多元主体开展产学研合作,联合打造9个现代产业学院,其中省级产业学院7个(含示范性产业学院1个),联合实验室15间、校企合作课程155门。建设省级研究基地2个、市厅级工程中心2个。近三年,获批科研项目231项,到校科研经费1852.51万元;联合开展研发攻关114项,合同金额1468.01万元;发表论文769篇;申请专利448件(含发明专利296件),授权专利287件(含发明专利151件),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均居广东省民办高校前列。产学研用协同发展、产教融合协作育人的效应正在显现。

        国际交流稳步推进。先后与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荷兰、捷克等13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24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积极开展双学位、本硕连读、学期交换、短期交流等项目,鼓励学生赴国(境)外学习深造。近三年共选派500余名师生赴国(境)外交流、研修和学习。国际交流合作不断拓展,师生国际视野进一步拓宽。

        办学质量大幅提高。建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6门、课程思政示范项目19项。近三年,教师获得省级以上教学类成果奖励102项,学生获得省级以上竞赛奖励2269项,学校获得各类成果奖励1210项。建校以来,已向社会输送合格毕业生7万余名。近三年,毕业生初次去向落实率高于同期广东省高校平均水平,用人单位满意度超过97%。教学管理不断规范,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保证。

        社会声誉显著提升。建校二十年,特别是转设以来,学校大胆创新、奋力争优,办学实力和社会声誉显著提升,获评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广东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广东省国防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广东省民办教育四十周年突出贡献机构、广东省绿色学校,获批广东省博士工作站、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在2019-2023年全国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竞赛百强榜单中位列广东省民办高校第4位。近三年,学校工作先后被学习强国、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中国教育报、南方日报等媒体报道和转发近250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