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朱奥雪)5月6日下午,机械工程学院/机器人工程学院在B8-306会议室召开全院教职工大会。学院院长黄汉雄、书记任春雯、副院长潘健怡及全体教师参会,会议由任春雯主持。此次会议集教学工作部署、AI技术培训与科研经验分享于一体,为学院发展注入新动能。
会议现场(朱奥雪 摄)
教学要点精准部署,筑牢育人根基
会议伊始,副院长潘健怡就近期教学工作要点进行汇报。在课堂教学情况反馈中,他通报了学院常态化查课结果,涵盖到课率、课堂纪律及“三带”等情况,并强调课堂教学授课规范要求;针对毕业设计相关工作,潘健怡特别提醒指导老师及评阅教师要严格把控时间节点,完善评阅意见与过程材料,同时明确毕设资料审核安排;他还强调了期末考试卷面和阅卷工作的注意事项,要求教师秉持公平公正原则,认真履行职责。对于实践类教学资料检查,明确了存档要求,部署了点对点检查安排和院级核查工作。此外,他着重提醒老师们提前做好第二次诊断评估相关准备工作,为学院教学质量持续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潘健怡汇报近期教学工作要点(朱奥雪 摄)
AI培训赋能教学,引领智慧教育新潮流
为推动学院教育教学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学院特邀超星讲师王钰涵为教师们带来“基于AI工具和知识图谱的智慧课程建设及应用”的主题培训。王钰涵讲师介绍了超星平台的使用方法,并展示如何利用示范教学包海量资源快速建设一门线上课程,为教师们提供了便捷高效的课程建设途径。随后,她讲解了如何打造每门课程的专有智能体——智能体引擎,让课程更具个性化和智能化。在超星AI工具应用介绍环节,王钰涵讲师详细阐述了AI出题、AI教案、AI课件、智能批阅、作业查重等30余种工具在不同教学场景中的具体应用,为教师们的教学工作提供了丰富的智能化手段。她还介绍了超星智慧教学平台与Deepseek深度融合后,如何贯穿教师课前、课中、课后教学全流程,实现教学过程的智能化管理。此外,王钰涵讲师就图谱引擎如何赋能教学进行了讲解,包括知识图谱、能力图谱、目标图谱、思政图谱在教学中的应用,以及任务引擎如何助力项目制教学,为教师们开拓了教学创新的新思路。
超星讲师王钰涵做培训(朱奥雪 摄)
科研分享启迪思维,共探交叉技术新路径
工程训练中心主任韩伟进行学院的第五场科研分享。他围绕基于企业交叉技术应用的科研能力提升展开,分享了智能制造新项目开发过程中交叉技术的运用经验。他结合实际项目案例,深入剖析了如何通过交叉技术提升科研能力,并介绍了基于交叉技术运用的项目申报技巧。同时,他还展望了未来二年的新项目研究方向,为学院教师开展科研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借鉴,激发教师们投身科研创新的热情。
韩伟科研分享(朱奥雪 摄)
会议最后,院长黄汉雄作总结发言。他充分肯定了本次会议各项议程的重要意义,强调教学是学院发展的根基,全体教师要严格落实教学工作部署,重视教学规范与细节,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对于AI技术培训,黄汉雄指出,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大趋势下,老师们应积极拥抱新技术,将AI工具深度融入教学,探索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率与效果。在科研方面,他鼓励教师借鉴韩伟的分享经验,加强交叉技术研究与应用,积极开拓新项目,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为学院科研水平提升与社会服务能力增强贡献力量。黄汉雄表示,希望全体教职工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共同推动学院在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中取得新突破。
文字录入:朱奥雪 机械工程学院/机器人工程学院;编辑:赵程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