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程东玲 陈磊)5月30日上午,由建筑学院、筑创美育名师工作室(广东省第二批普通本科学校美育名师工作室)主办,广州邵成村灰塑艺术有限公司等单位承办的“大手拉小手·童眼看建筑”美育浸润系列活动——“童眼看侨乡”主题活动,在花山镇洛场村邵成村灰塑艺术工作室举行。建筑学院书记陈磊、筑创美育名师工作室负责人、建筑学院师生、花都区城乡学前教育一体化资源管理中心成员园单位代表共136人参加活动,通过灰塑技艺体验、侨乡建筑写生等形式传承岭南文化,推动社会美育浸润,促进非遗技艺的传播与创新。
邵成村开讲灰塑艺术讲座(程东玲 摄)
非遗大师美育课堂,传承岭南建筑文化
活动伊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灰塑代表性传承人邵成村为大学生和幼儿园小朋友带来了一场生动的灰塑艺术讲座。邵成村详细讲解了岭南古建筑中的灰塑文化,现场演示了灰塑制作的完整流程,包括底稿绘制、骨架固定、灰泥堆塑及上色等技艺,让参与者近距离感受传统工艺的精妙。从底稿绘制到彩绘上色,活动还设置了灰塑体验环节。大学生和幼儿分组合作,在非遗传承人及其团队的指导下,动手制作简易灰塑纹样,如金鱼、蝙蝠等吉祥图案,孩子们在助手带领下分组体验灰塑制作,感受石灰、稻草等材料的独特质感,进一步加深了对灰塑技艺的理解。
邵成村展示灰塑技艺(黄裕宝 摄)
大手拉小手,共绘侨乡建筑
“大手拉小手,共同画侨乡”环节,由筑创美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程东玲副教授引领,18名建筑学、风景园林专业大学生志愿者与8所幼儿园24名小朋友们结对,共同描绘花山小镇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修业学校(修业钟楼)。修业学校始创于1933年,由华侨斥资在村内兴建,是典型中西合璧的侨乡建筑。孩子们在大学生志愿者的指导下,用画笔记录下侨乡建筑的独特魅力,体验岭南侨乡建筑美学的艺术风情。洛场村江铜芬书记表示,“洛场村作为广州城市理工学院的省级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双方多年来开展了深度合作,本次活动以灰塑为纽带,以画侨乡为桥梁,串联起高校与基础教育共建,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活力。”
“大手拉小手,共同画侨乡 ”写生活动(黄裕宝 摄)
多方紧密联动,浸润播撒文化种子
本次活动得到了花山镇人民政府、花山小镇文旅公司、洛场村委会以及花山镇8所幼儿园的支持。活动通过“高校统筹+幼儿园联动+非遗推广”模式,让幼儿在动手实践中感知岭南非遗传统工艺,大学生则发挥专业特长服务社会,实现了美育资源下沉,助力了岭南文化的传承与推广。
程东玲表示,筑创美育名师工作室是广东省本科学校第二批美育名师工作室,在广东省教育厅指导和学校学院支持下,肩负着社会美育浸润的责任,在六一国际儿童节来临之际,搭建了“高校+幼儿园+社会”三位一体的美育浸润平台。既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提升专业素养,也让幼儿在趣味互动中感受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发挥了美育工作室的示范及引领作用。花山镇中心幼儿园程星泽小朋友说到,“原来灰塑是这样做出来的,还要用到糖、盐、油、糯米、灰等材料,实在太神奇、太好玩了。”
大学生和小朋友体验灰塑非遗技艺(黄裕宝 摄)
此次“童眼看侨乡”活动不仅是一次文化体验,更是一次深刻的美育实践,为传承岭南文化、促进城乡美育均衡发展提供了创新范例。未来,筑创美育名师工作室将继续开展多层级、多维度的社会美育浸润活动,推动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
文字录入:陈磊 建筑学院;编辑:许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