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校园新闻   新闻详情

探寻岭南文化精粹 珠宝学院开启艺术考察课程

时间:2025-04-25 浏览量:13
分享

本网讯(记者 刘伟)为强化实践育人成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现知识传授与实践体验的深度融合、知行合一。4月21日,珠宝学院服装与皮革设计教研室青年教师带队,组织2022级师生共计90多人,赴广东省博物馆、佛山祖庙等地开展为期5天的艺术考察。考察主题共分为四部分,分别为:艺术展览考察、民俗文化考察、博物馆考察以及非遗文化考察。

在广东省博物馆进行专项考察活动时,师生们紧密围绕博物馆内丰富的馆藏资源,在讲解员与专业研究人员的带领下,系统且深入地学习牙雕和骨雕这两项传统工艺的核心要点与精髓所在。讲解员详细介绍了牙雕和骨雕常见的图案类型及其寓意。传统题材中,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吉祥图案等占据重要地位。如“八仙过海”图案,寓意着各显神通、福寿安康;“福禄寿三星”图案,象征着幸福、富贵、长寿。岭南特色题材则包括岭南的花鸟鱼虫、山水风光等,如荔枝、木棉、锦鲤等,展现了岭南地区的自然风貌和地域文化。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牙雕和骨雕也吸收了一些西方艺术元素,如几何图案、抽象造型等,使作品更具现代感和国际视野。

通过博物馆考察,师生们对牙雕骨雕这一传统工艺有了更为全面、深入的了解,认识到其在文化传承、艺术创作等方面的重要价值。同时,他们也深刻体会到传统工艺在现代社会中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意识到传承和创新传统工艺是当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师生在博物馆考察(曲楠 提供)

“珠江潮涌映华光,白鹅潭畔艺韵长。”为更深入探寻岭南大地的艺术精粹与民俗风华,同学们踏入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开启了一场融合现代艺术展览与深厚民俗底蕴的探索之旅。馆内,光影交织的先锋艺术装置,如灵动的诗篇,诉说着当代艺术的多元表达;一幅幅意境深远的传统书画,似悠扬的古曲,传递着岭南文化的千年神韵。同学们穿梭于各个展厅,于斑斓色彩与灵动线条间,感受着艺术跨越时空的对话,汲取着现代艺术创新的灵感源泉,也沉醉于传统艺术中蕴含的岭南人文情怀。

师生在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参观(曲楠 提供)

随后,师生们移步佛山祖庙,这座承载着佛山千年历史与信仰的圣地,宛如一部鲜活的民俗史书。庙宇飞檐斗拱,雕梁画栋,每一处木雕、砖雕、陶塑都精妙绝伦,似在低语着古老的故事。恰逢庙会盛景,锣鼓喧天,舞狮腾跃,矫健的身姿、灵动的眼神,将岭南醒狮的威猛与吉祥展现得淋漓尽致。同学们与当地居民一同沉浸在这热闹的氛围中,聆听老艺人讲述祖庙的传奇过往,感受着民间信仰与民俗活动交织出的独特魅力,心中满是对岭南民俗文化的敬畏与热爱。

“古灶薪传火未央,陶韵悠悠岁月长。”最后一站,南风古灶的悠悠窑火,将师生们带入了一个充满匠心的非遗世界。古老的龙窑蜿蜒盘踞,似一条沉睡的巨龙,见证着石湾陶艺的兴衰荣辱。陶艺大师们手持刻刀,在湿润的陶土上轻舞飞扬,每一刀都蕴含着岁月的沉淀与技艺的传承。同学们围坐在大师身旁,仔细观察着拉坯、修坯、彩绘等每一个环节,惊叹于泥土在匠人手中幻化成精美陶器的神奇过程。他们亲手触摸着温润的陶土,尝试着制作属于自己的陶艺作品,在一揉一捏间,感受着非遗文化的温度与力量,也深刻领悟到传统工艺在当代社会中的独特价值。

在此次考察之旅中,师生们于艺术展览的现代潮流中探寻创新的脉络,在民俗文化的烟火气息里触摸历史的温度,在非遗文化的匠心传承中汲取精神的滋养。他们将所见所闻、所感所悟,化作笔下的灵动线条、心中的绚烂诗篇,为未来的艺术创作与学术研究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也让岭南文化的璀璨光芒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绽放得更加绚烂。

文字录入:熊涛 珠宝学院;编辑:许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