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潘家韵)为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目标,提升学生科技创新与实践能力,4月28日晚上,电气工程学院于B7-402举办“节能减排创新路径与双碳实践探索”专题讲座暨2025年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宣讲会。讲座邀请到广东省节能工程技术创新促进会副秘书长谢泽琼作宣讲,电气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符红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教研室教师、学生竞赛团队指导老师及学生成员参加讲座。
谢泽琼作专题报告(潘家韵 提供)
作为深耕节能领域的行业引领者,谢泽琼长期致力于绿色技术创新与产业政策研究,牵头制定多项节能技术标准,并推动“光伏+储能”等创新模式在制造业领域的规模化应用。他围绕节能减排创新路径、双碳目标实践探索及新能源行业青年使命展开分享,剖析了双碳目标下的行业变革趋势。他指出,当前节能减排行业正经历“三重转型”。在产业结构方面,高耗能产业智能化改造需求激增,预计2025年广东工业节能服务市场规模将突破800亿元;在技术路径上,氢能储能、碳捕集利用(CCUS)等颠覆性技术进入商业化临界点,其中新型电解水制氢成本较三年前下降40%;在政策驱动层面,碳交易市场扩容与绿色金融创新形成合力,广东碳排放权交易额已连续五年居全国首位。
谢泽琼与学生互动交流(潘家韵 提供)
互动环节中,师生就“电力系统技术突破”“新能源人才培养路径”等话题提问,谢泽琼详解技术产业化路径,并鼓励学生提高个人技能。他表示,“新能源转型需要既懂技术创新又能洞察产业痛点的跨界人才。”
潘家韵对节能减排大赛作介绍(陈楚楚 提供)
会上,电气工程学院团委书记潘家韵作2025年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宣讲。她提到,该竞赛作为教育部重点支持的全国性赛事,现已发展成为起点高、精品多、覆盖面广且影响力大的全国大学生实践创新活动。她介绍了竞赛规则、作品创新标准和规范要求以及竞赛评审体系,强调要重点关注作品的技术性和创新性以及社会价值与推广性,并勉励同学们在第十八届节能减排大赛中取得突破性成绩。
讲座后,2022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冯嘉敏同学谈道:“我的作品聚焦电动汽车领域,谢泽琼博士通过充电场景匹配、削峰填谷以及能源效率优化等的实例,引导我要关注电动汽车的节能减排不仅在于技术本身,而且在于如何与电网协同,实现动态供需平衡。谢博士的指导让我明确了方向,也坚定了通过科技创新能力实现“双碳”目标的信心。”
未来,电气工程学院将持续以高水平赛事为牵引,培养兼具创新能力、实践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新工科人才,为国家“双碳”目标与生态文明建设注入青春动能。
文字录入:林奕丹 电气工程学院;编辑:赵程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