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韩冰 汤心萍 周杏萍)为深入贯彻广东省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精神,在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相关老师的带领下,我校“青禾耘梦”实践团(以下简称“实践团”)于7月5日至11日,走进广州市花都区天贵社区,开展以“科技赋能教育,青春助力成长”为主题的暑期公益课堂。
课前准备:提升课堂效率的“金钥匙”
为确保课程设计精准契合社区需求,实践团于5日开始,面向社区小朋友及家长开展线上问卷调研,全面了解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与家长期望,据此制定出“趣味学科”和“科技创新培养”两类课程体系。
马克思主义学院陈玉佩老师指导实践团工作(实践团 提供)
课堂进行时:知识传递与思维碰撞的时刻
经过前期的调研与筹备,7日至11日,实践团在天贵社区正式开展暑期公益课堂,包括体味英语之趣、共赏古诗词之美、领略数学之妙、感受书法之雅等课程。同时,实践团还组织开展了以“七七事变”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堂,引导小朋友铭记历史、缅怀先烈,进一步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与历史责任感。
实践团上课现场(实践团 提供)
8日至10日,实践团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前制作并调试好智能小车教具。授课现场,实践团先从发电机基本原理引入,指导小朋友亲手组装简易手摇发电机。随后,实践团对智能小车进行系统讲解,现场演示避障等典型功能,并组织小朋友操控智能小车开展互动竞赛。小朋友们在操作体验中巩固了所学知识,进一步激发出探索科技、创新实践的热情。
此次科技实践课程,既展现了实践团在社会实践中锤炼专业本领、以实干担当践行青年使命的精神风貌,又通过基层服务实践检验了“理论授课——现场应用”的育人模式成效,诠释出电信学子将专业所长转化为育人动能的扎实成效。
课堂落幕:见证成长的时刻
教学过程中,实践团获得了多方的反馈,不少学生向实践团成员赠送感谢小纸条,以此表达感激之情。家长们也纷纷留言称孩子们在实践课堂中收获满满,乐在其中。同时,天贵社区对本次活动给予高度认可,特地向实践团颁发感谢信与“优秀志愿者”荣誉证书,充分肯定了本次暑期课程的教学成效与社会价值。
此次公益课堂不仅丰富了社区儿童的暑期生活,推动了教育资源共享,而且锻炼了实践团成员理论联系实际,服务社会的能力。接下来,实践团将继续以专业所学投身基层实践,展现新时代大学生的青春担当与时代使命。
文字录入:高歌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学院;编辑:赵程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