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高健)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化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战略的理解与认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9月17日晚,马克思主义学院“聚焦文化强国梦,共绘青春光影卷”微视频大赛颁奖典礼在A12-802会议室举行。吕志院长、王文彦副院长、教师代表及获奖学生创作者齐聚一堂,共同见证光影里的青春答卷。
学院领导出席颁奖典礼(高健 摄)
吕欣欣老师首先对到场嘉宾与参赛师生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回顾了大赛从启动到收官的46个日夜。随后,张小容老师作《作品征集情况与评审观察》报告,她表示,本次大赛共收到17部有效作品,覆盖全校10个学院、70名同学,在9位教师指导下完成,作品类型涵盖纪录片、剧情片、歌曲翻唱等多元形态,集中呈现了非遗传承、红色地标、乡村振兴等丰富主题。
现场展映《狮魂匠艺》《根脉:岭南宗祠里的文化自信》《文化之光,青春之梦》三部优秀代表作品。镜头里,醒狮少年跃动岭南春色,祠堂青砖映出文化传承,田埂上的青年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刘富杰、高健老师为优秀奖获得者颁奖,张小容、马忆老师颁发三等奖,王文彦副院长为二等奖颁奖,吕志院长为一等奖团队颁奖并合影留念。
典礼活动现场(张小容 摄)
学院领导及教师代表为获奖同学颁奖(张小容 摄)
一等奖团队代表魏云婷同学分享创作感悟:“从脚本到成片,我们把课堂上学到的文化强国理论‘转变’为镜头语言,真正体会到‘文化自信’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可触可感的烟火气。未来,我们会继续用影像记录时代,让青春在文化强国的赛道上跑出加速度。”
获奖团队代表分享创作感悟(高健 摄)
总结讲话中,吕志院长代表学院向所有指导教师、参赛同学及幕后工作人员致以衷心感谢。他指出,举办本次微视频大赛的初心,就是希望同学们用所学、所思、所悟,以视频形式书写“强国建设、青年何为”的生动答案,“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镜头对准火热实践”。他表示,学院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力争在未来持续举办微视频大赛,并拓展微电影、微短剧、微纪录片等多元化的系列活动,让更多青年在“拍、演、剪、播”的全流程中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提升,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吕志院长作总结发言(高健 摄)
文字录入:张芷妍 马克思主义学院;编辑:赵程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