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李进丽)为落实《广州城市理工学院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实施方案(2025-2030年)》,系统提升教师运用人工智能赋能教学创新的能力,9月22日,由教务处统筹,电气工程学院承办,计算机工程学院协办的“第一期人工智能专项工作坊”在B5-203计算机实验中心举行。
本次工作坊以“专业AI融合教学案例设计——《区域电网负荷预测》”为主题,吸引了多个学院的教师积极参与,旨在通过案例解析与实践操作,探索人工智能与专业课程深度融合的有效路径。
本期工作坊紧密围绕“理解应用场景、学习设计方法、激发创新灵感”的培训目标展开。电气工程学院柯南老师进行主讲,他开展了“AI+课程改革案例”的设计讲解,结合《区域电网负荷预测》这一具体案例,讲解了如何选择恰当的机器学习案例融入专业课堂,分享了从确定教学切入点、设计实施策略到评估教学效果的全过程经验,为在场教师提供了清晰可行的设计思路。
在“案例学习与实现”部分,培训内容从理论层面延伸至技术实践。柯南老师详细演示了如何在云服务器上搭建机器学习项目,并逐步讲解了将其部署至本地的完整流程。这种从云端到本地的实操演示,使教师们对AI项目的工程化落地有了更为直观和深刻的认识,突破了理论教学与技术应用之间的壁垒。
随后的“交流与课程案例设计实践”环节,参训教师结合自身所授课程,积极动手操作,尝试进行AI融合课程案例的初步设计。柯南老师与计算机工程学院的李进丽老师在现场进行一对一指导与答疑。交流讨论气氛热烈,特别是针对文科类学科如何融入AI元素、非编程背景学生如何快速上手等共性难题,与会教师与工作坊讲师团展开了探讨。
本次工作坊内容系统充实,从理念分享到实战演练,环环相扣,不仅是一次技能培训,更是一次教学创新的思想碰撞。通过培训,教师们普遍感到对AI技术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有了更具体的把握,也为后续各自课程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了宝贵借鉴。
未来,学校将继续按计划推出系列化、专题化的AI赋能教学工作坊,以点带面,持续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注入新的智能动能。
文字录入:姚淑姬 计算机工程学院/大数据学院;编辑:赵程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