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校园新闻   新闻详情

我校代表团在第二十一届跨文化研究年会上分享“跨文化+AI”教育创新成果

时间:2025-10-01 浏览量:15
分享

本网讯(记者 彭鑫怡)926日至28日,由中国翻译协会跨文化交流研究委员会主办、吉首大学、湖南大学承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跨文化研究年会在湖南吉首大学隆重举行。本届年会以“人工智能时代的跨文化研究与实践”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和教育一线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人工智能赋能背景下跨文化教育与研究的前沿议题。

27日上午,大会开幕式在学校大礼堂热烈氛围中举行。由我校国际商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代表组成的6人代表团亮相会议现场,国际商学院院长安然教授作为副会长,在主席台就座。

参会教师做专题演讲报告现场(彭鑫怡 提供)

开幕式上,多位跨文化研究领域的重量级学者发表了主旨演讲,围绕人工智能与跨文化交际、文明互鉴与全球传播、数字时代中国叙事等议题展开论述,为与会学者提供了思想盛宴。

国际商学院在年会专题研讨环节集中展示了近年来在“跨文化+AI”教育方向上的最新探索与实践成果。安然教授主持了专题研讨“构建‘跨文化+AI’教育模式:国际商科教育实践探索”。研讨会重点围绕人工智能赋能跨文化教育展开,既有理论深度,又有教学实践案例分享,引发了与会专家的高度关注和热烈反响。我校教师团队围绕构建商科教育模式主题的“四引擎”机制进行了分别汇报,全面展现了国际商学院在跨文化教育上的探索与实践成果。

安然教授首先围绕我校商科教育模式的“四引擎”机制——“三跨一通、名校协同、AI赋能、名企联动”进行了总体介绍,集中展现了国际商学院在跨文化教育上的创新探索与实践成果。贺梦圆老师聚焦于课堂体系重构,提出通过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深度融合,推动理论与实践的双向贯通,为学生跨文化能力的提升提供坚实支撑。王金鹏老师针对跨校协同,展示了利用元宇宙平台打造沉浸式学习空间的新构想,强调数字化技术如何突破地域限制,助力跨校与跨境的协作创新。彭鑫怡老师重点介绍了AI赋能在国际商务谈判教学中的应用,展示了AI平台如何通过即时反馈和动态模拟,帮助学生增强跨文化敏感度与策略适应力。面向校企联动,邹楚、陈贤贤老师结合实践案例,探讨了产教融合在跨文化适应型人才培养中的新路径,凸显了校企协同的实际效益与长远价值。

我校教师代表团获论文宣读证书(彭鑫怡 提供)

作为斯普林格自然出版社的系列英文专著丛书主编,安然教授还专场介绍了“多元观察:当代中国文化与传播”系列丛书的定位、特色、现状及出版要求。安然教授强调,这套丛书不是“告诉世界中国有多好”,而是让中国学者用可复检、可驳斥、可引用的方式,把“自己社会”当成别人的田野——在别人的学术法庭上,为自己的生活做证。能完成这一步,“中国故事”就不完全靠政府与官方对外宣传,而是让数据、田野、脚注、页码,替它说话。

此次参会,既是一次对我校“跨文化+AI”教育改革实践的集中展示,也是一次与全国高校共同探索教育创新未来的重要契机。它充分体现了我校在跨文化教育与人工智能赋能商科教学方面的前沿探索与积极贡献,标志着国际商学院与外国语学院在国际化人才培养、跨文化教育创新与教育数字化转型方面迈上了新的高度。未来,我校将紧密对接“一带一路”倡议和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持续深化“跨文化+AI”教育模式,推动课程体系与全球标准接轨,拓展国际校企合作与跨境学术交流。

文字录入:黄凤娟 国际商学院;编辑:许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