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王育玲 许舒媛 郑棉菁)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宣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充分运用广东乡村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先进党员的爱国事迹开展思政教育,8月14-8月18日,由管理学院学生党务办公室组建的小红人实践团赴揭阳市、汕头市进行实地调研与专题采访,开展“寻访汾水红色旧址,赓续英雄爱国情怀”主题教育实践调研活动。
揭阳市揭东区玉湖镇是革命老区,具有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当地有红色革命活动旧址、珍贵的革命文物和原始社会遗址等,是一座洋溢着红色文化的村落。向前人致敬,勉后人前行。小红人实践团首站来到揭东区玉湖镇汾水战役烈士陵园,实践团徒步从山脚下的纪念馆一路走向山顶的汾水战役烈士纪念碑。随着路线深入,实践团遇到了同样前来参观陵园、缅怀烈士的村民。在村民的讲述中实践团了解到了汾水战役的经过。1927年9月28至30日,南昌起义部队在玉湖镇汾水村与敌军相遇,在敌众我寡、力量悬殊的境况之下进行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战斗。敌军依仗人多势众与有利地形,掘壕据守,且有援兵将至,故有恃无恐,以猛烈的炮火对起义军实施阻击。在汾水村后山的高地,双方反复冲锋数十次,力图抢占争这块可能决定战役胜败的险地。激战2天2夜后,南昌起义部队歼敌3000多人,重创敌军后撤离。战斗结束后,揭阳、丰顺群众收埋起义军官兵遗体1250具。站在这片老一辈革命家与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的红色热土上,实践团成员感受到了将士们坚韧不拔、吃苦耐劳、不畏艰险的精神, 为烈士们可歌可泣的英勇故事深深折服,纷纷表示要向先烈学习,不怕苦难,勇往直前、砥砺奋进。
小红人实践团参观汾水战役烈士陵园(许舒媛 摄)
据了解,揭东区玉湖镇新寮村是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院士的故乡。小红人实践团来到黄旭华院士的故居,了解了黄旭华为了祖国的核潜艇事业隐姓埋名三十载的感人事迹。在苍茫寂静的某处,三十年间,不管是在核潜艇研究中遇到何种瓶颈、家中发生何种事宜、家里人如何不理解自己、自身出现何种状况,黄旭华都一直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地无私奉献,把几十年光阴都奉献给核潜艇事业、奉献给国家、给人民,终于在1970年造出新中国第一艘核潜艇,震动世界,使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动力潜水艇的国家,让辽阔海疆从此有了保卫国土的强大武器。实践团成员为黄旭华院士淡泊名利、甘于奉献、舍小家为大家、不畏艰辛的崇高品质深深触动,纷纷表示正因为要像黄旭华院士学习,学习他心存家国情怀、以行报效祖国的高尚情怀,学习他敢为人先、锐意创新、求真务实、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学习他生命不息、学而不倦的奋斗精神,自觉把个人理想与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刻苦奋斗,为国家社会的建设发展贡献属于青春的力量。
小红人实践团参观黄旭华故居核潜艇模型(王育玲 摄)
此外,小红人实践团来到黄旭华院士的母校汕头市聿怀中学。在调研中,实践团深入学生群体,对学生进行访谈,了解到,黄旭华院曾回到聿怀中学举行报告会,向一千多名师生讲述他在战火中颠沛流离的求学故事,激励当代学生青年艰苦奋斗,为祖国的强军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在聿怀学子心中,黄旭华不仅仅是学长,更是值得敬重与学习的榜样。采访过程中,聿怀学子纷纷表示,要以黄旭华院士为榜样,努力学习科学技术,将来为国家的强军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实践团成员被聿怀学子言语间流露出的是自豪、骄傲与敬佩之情深深感染,纷纷感叹这就是榜样的力量,作为新时代青年也应从中汲取奋进力量,扎实学习,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奋斗。
小红人实践团采访聿怀中学学子(郑棉菁 摄)
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通过寻觅红色遗迹,感悟英雄前辈爱国精神,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和精神洗礼,纷纷表示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不负韶华,不辜负党的殷切希望,不辜负国家和人民的期望,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
文字录入:应澎 管理学院;编辑:邹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