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校园新闻   新闻详情

深入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 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形势与政策》公开课

时间:2024-03-21 浏览量:320
分享

本网讯(记者 陈姣娣)为提升思政课课堂教学质量,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传授课堂教学技巧,进一步深化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根据学校“磨课工程”实施方案,马克思主义学院于320日在教学楼举行《形势与政策》公开课。公开课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吕志和相关教师主讲,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以及100多位同学参加。

学院院长吕志为大三学生上思政课(陈姣娣 摄)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过去40多年中国经济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条件下进行”、“2023年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中国比美洲、欧洲、日本加在一起还要多。2023年经济增量,中国是美国的约1.5倍,中国是欧元区的约16.5倍”“从淄博烧烤、到哈尔滨冻梨,再到最近的天水麻辣烫引发的旅游热潮无一不反映了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在《形势与政策》公开课上,吕志为2021100余名会计学专业学生介绍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的情况,引导同学们好好学习,将来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成就青春梦想、贡献青春力量。此外,课堂上,吕志还就“自己家乡的‘土特产’、促进乡村振兴”等问题积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开展讨论,整体氛围严肃却又不失生动活泼,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相统一。

欧阳娟上课课堂(张芷妍 摄)

当日下午的公开课上,欧阳娟老师带领着2022级机械专业的100多名学生共同深入学习领会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论述,她以花都区红山村为导入,该村曾因采矿而“满目疮痍”,如今通过积极利用政策支持、自身独特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文明旅游、生态旅游,走出一条蝶变重生之路,获评“全国文明村”的文明发展故事,说到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意义。欧阳娟讲道:“习近平文化思想是立足国情、放眼世界、引领未来的科学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不懈探索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形成的宝贵思想结晶,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展现出强大实践伟力,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公开课后,参与听课和讨论的老师均表示此次公开课对今后自身的教学活动有很大启发,课堂中的教学形式和设计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吕志表示,马克思主义学院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公开课的开展,各教研室也都会继续开展公开课活动,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推动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用党的创新理论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主渠道和主阵地。20193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形势与政策》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修课之一,是本科思政课体系中的第一门课。在《形势与政策》课程首讲中,吕志谈到,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此次以《形势与政策》课程改革为先导,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深入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进一步把讲好思政课的任务真正落到实处。

文字录入:张芷妍 马克思主义学院;编辑:赵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