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邹春梅)为进一步推进思政课发展,提高思政课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4月29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邀请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张国启教授在A12-510开展专题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吕志教授主持,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参加了讲座。
张国启讲授开展专题讲座(邹春梅 摄)
张国启以《思政课教学中的价值引领意识》为主题,结合自己从事思政课教学工作经历,从知识、思想和实践三个层次阐释了思政课教学中价值引领意识的逻辑内涵、思政课教学中价值引领意识的思想精髓和强化思政课教学中价值引领意识的实践理路。他指出,思政课教学中的价值引领意识本质上是一种政治意识、动力意识和质量意识,思政课教师要持续提供“理想意图”的政治意识和“理想力量”的动力意识,以广阔的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历史视野努力形成“理想效果”的质量意识,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不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
教师们认真聆听讲座(邹春梅 摄)
讲座中,张国启谈到,强化思政课教学中的价值引领意识要以更好地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社会发展进步的需求和期待为出发点,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弘扬教育家精神、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坚持钉钉子精神,将思政课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成效转化为具体的政策话语和实践规范,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并在时代新人的培育中牢牢打上科学发展的时代印记。讲座最后,他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等多部论著中的原句勉励教师们“记住要求”“讲理论要接地气”,做好价值引领工作。
吕志院长作总结讲话(邹春梅 摄)
讲座后,吕志代表学院对张国启的讲座给予高度评价与衷心感谢。他表示,张教授的讲座做到了“四个有”,一是有理论,张教授以深厚的理论功底在讲座中引经据典、旁征博引,视野开阔、分析透彻,融学术性、思想性和知识性于一体;二是有实践,张教授熟悉思政课教学,熟悉学生的兴趣点和关注点,能够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价值共鸣点,筑牢思想根基;三是有方法,张教授坚持教育初心,深耕教学一线,不断钻研教学方法、创新育人模式,“乐教善教”,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四是有启示,张教授谈到思政课教师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坚持价值引领,注重培根铸魂、强本铸基,积极回应学生的需求和期待,激扬“主旋律”、激荡“正能量”,对学院思政课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启发性。
文字录入:张芷妍 马克思主义学院;编辑:赵程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