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梁嘉嘉)为加大国家资助政策的宣传力度,7月6日至10日,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城理助•梦队一行11人,在指导老师纪书燕、刘富杰的带领下,赴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太和镇开展国家资助和助学贷款政策下乡行活动。此次活动覆盖群众2000余人,回收学生问卷400余份、家长问卷近200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政校联动:摸清情况,凝聚力量
活动伊始,城理助•梦队赴清远市清新区太和镇镇政府进行调研。清新区太和镇党政和人大常委会办公室负责同志介绍了太和镇近年来在民生保障、教育帮扶等方面的举措与成效。太和镇公共服务办副站长就团队摊位宣传时间安排、场地协调、摊位物资准备等方面给予了大力帮助和支持。
城理助•梦队在太和镇镇政府调研(罗婧妍 摄)
7日下午,城理助•梦队前往清远市教育局开展专题调研。座谈会上,团队指导老师与清远市教育局学生资助干事围绕贫困学生认定标准、当前区域内贫困学生占比、现有资助政策覆盖范围及落实成效等问题展开沟通。负责同志介绍了清远市在精准资助等方面的实践经验,并分析了当前工作中面临的挑战。
团队成员赴清远市教育局进行调研(马想 摄)
集中宣讲:受助学子上讲台,五环宣讲传希望
8日,城理助•梦队上午走进清远市周田村,下午奔赴清远市清新区第三中学,连开2场国家资助和助学贷款政策集中宣讲会。团队把助学贷款、学费减免、助学金政策,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出来。在讲解申请流程时,队员按照投影上的流程图,手把手教大家“在哪填表、找谁盖章”。同时结合资助案例,队员成员将自己受到的资助经历讲给在场听众,让大家直观感受到申请资助的便利性。互动答疑环节,团队从政策条款到如何才能获得奖学金,进行了耐心地解释。同时制作了现场问卷调查,以便让团队能够掌握大家对国家助学贷款的了解。
城理助•梦队在周田村村委会议室进行资助政策宣讲(罗婧妍 摄)
清远市清新区第三中学宣讲会现场(罗婧妍 摄)
人群渗透:摆摊设点打造便民政策驿站
活动期间,团队先后在太和镇社区康园中心、清远市第三中学和明霞市场摆摊设立多个临时政策咨询点。通过悬挂海报、横幅及发放宣传册等形式,结合“定点接待+流动宣讲”模式,面对面向群众解读政策细节,解答疑难问题,让群众能够更加了解资助政策带来的成效。
城理助•梦队在清远市第三中学设摊宣传(马想 摄)
多域覆盖:流动宣传织密城乡信息网络
为了快速扩大宣传覆盖面,城理助•梦队深入清新公园、松林公园及部分大街小巷,利用早晚人流高峰时段,以便携展板巡展、献唱励志歌曲等方式吸引群众的注意力。很多群众听完队员介绍后赞叹道:“原来国家有这么多、这么好的助学政策。”同时,也有部分群众向团队队员竖起了大拇指,肯定他们的表现。
城理助•梦队在清新公园进行宣传(罗婧妍 摄)
暖心入户:精准宣传,照亮困境学子求学路
9日,城理助•梦队深入周田村,点对点走访慰问两户经济困难学生家庭,细致讲解各学段的资助政策、申请流程和所需材料等,确保他们知晓国家的助学政策,掌握持续了解资助政策的渠道。同时,队员们也送上了大米和食用油等物品,对入户的家庭进行慰问和鼓励。
团队成员赴周田村入户宣讲(罗嫤妍 摄)
在清远市第三中学,面对一名家庭特殊困难的高一学生,团队系统介绍了中学、高等教育阶段的国家资助政策体系、申请条件及办理流程,鼓励学生放下思想包袱,勤奋学习,并向学生送上文具礼包。此举既落实了资助政策精准触达的要求,又以情感关怀为困难学子注入成长的动力。
团队指导老师刘富杰慰问贫困学生(马想 摄)
此次国家资助和助学贷款政策下乡行活动,不仅是一次政策宣传,更是一次爱心的传递。活动通过政校联动、宣讲会宣传、流动宣传、定点宣讲和精准入户帮扶等多样化形式,多层次、立体化地推动资助政策深入基层,有效拓宽了政策传播渠道,让基层群众切实感受到国家的关怀。
据悉,城理助•梦队已累计7年开展国家资助和助学贷款政策下乡行活动,团队宣传的足迹遍布湛江、清远等地。团队希望通过对国家资助、助学贷款政策的宣传,让更多的人知晓国家的助学政策,激励更多的贫困同学树立信心,勇敢追逐求学梦。
文字录入:张芷妍 马克思主义学院;编辑:赵程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