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陈诗萌 张惠婧 黄爱)为助力广东省“百千万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学院“温光泉韵”实践团(以下简称“实践团”)于7月6日至12日,奔赴从化区温泉镇,开展为期7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由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学院11名学生组成,通过镜头记录乡村风貌,凭借创意策划宣传方案,为当地文旅事业发展注入青春力量。
调研先行,为宣传找“料”
7日,实践团首站走进南平静修小镇,带着“文旅宣传素材库”建设任务开启调研。队员们聚焦荔枝种植、古龙眼树等资源,一队深入果园,与果农探讨直播带货的镜头语言设计;二队走访民宿,记录游客体验细节,为短视频脚本积累真实案例。大家经过讨论,初步构思出“每日一景”新媒体宣传计划。
调研现场(“温光泉韵”实践团 摄)
深挖痛点,让宣传有“魂”
8日,实践团兵分三路聚焦“宣传内容差异化”调研。镜头中的桃莲村,青砖墙民宿的岭南韵味与农耕体验故事相映成趣。中田村荔枝林间,桂味、糯米糍的鲜甜被镜头细腻捕捉,队员们留意到分散种植对供应链的潜在影响,为农产品宣传探寻独特表达。温泉酒店内,团队结合素材与工作人员深入交流,针对夏季客流短板提出“夜泡温泉+星空拍摄”方案,强化口碑。同时记录古朴与现代交融的细节,为专题宣传收集素材。
桃莲村等地点素材收集现场(“温光泉韵”实践团 摄)
镜头聚焦,为宣传存“景”
9日,实践团开启“生态人文”主题拍摄。清晨航拍天池花海与石门瀑布,水雾缭绕的画面被镜头捕捉下来。午后徒步芙蓉栈道,用延时摄影记录光影流转,这些将成为宣传片中展现自然之美的重要素材。队员们说:“希望让观众通过镜头,置身于温泉镇的秘境之中。”
部分温泉镇生态景观(“温光泉韵”实践团 摄)
服务升温,为宣传聚“情”
10日,实践团在桃莲村委开展志愿服务时,同步收集“人文素材”。清扫院落的间隙,队员们聆听村民讲述凤溪栈道的古老故事。这些鲜活的故事,为视频宣传注入了浓浓的烟火气。
与村委工作人员沟通交流(“温光泉韵”实践团 摄)
精准策划,让宣传有“策”
11日,学院党总支常务副书记罗自力、学生工作办公室副主任、院团委副书记、指导老师一行人走访了实践团工作站。座谈会上,罗自力肯定了实践团的工作模式,同时针对团队现存不足提出意见和建议,彰显出学院对实践育人、助力乡村文旅发展的高度重视。他表示:“文旅宣传需强化主题穿透力,建议先以宏观的视角梳理温泉镇的历史脉络与发展变迁,构建整体认知,再聚焦温泉、荔枝种植、民宿集群等特色产业,进行微观素材的精准挖掘,让本次宣传既有广度,又具深度。”
学院领导指导实践团现场(钟嘉沁 摄)
此次实践,队员们累计拍摄素材200余条,形成3个宣传主题脚本。罗自力表示:“实践团用专业能力服务文旅振兴,正是‘知行合一’的生动体现。”从调研笔记到镜头画面;从策划方案到村民笑容,队员们用行动证明文旅宣传不再是简单的记录,而是让更多人看到乡村之美的责任。未来,这些镜头里的故事将持续传播,让温泉镇的“温光泉韵”流向更远的地方。
文字录入:高歌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学院;编辑:赵程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