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纪银练 吴耿羽)为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扎实推动乡村振兴走深走实,天马创新科技下乡实践团于7月4日至8日在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洛阳镇开展实地调研。团队深入了解当地茶叶产业链条,探索产业发展模式,并通过开展助农直播,为茶产业发展贡献青年力量。
调研种植基地 体验制茶过程
4日下午,实践团调研洛阳镇茶叶种植基地。据了解,该基地位于南岭国家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达96.7%,生态环境优良,海拔在650至700米间,常年云雾缭绕、湿度适中,为茶叶生长提供了理想条件,有助于提升茶叶的品质与香气。
实践团成员调研茶叶种植基地(天马实践团 提供)
5日,实践团参观华瑶茶叶有限公司制茶车间,了解茶叶从鲜叶到成品的制作流程。在工作人员的讲解下,团队成员学习了筛选、揉捻、烘干、发酵等多道工序,并体验前期步骤。据介绍,车间主要生产红茶与绿茶。绿茶的制作过程以高温杀青为核心,常采用炒青或蒸青方式,通过炒干、烘干等方式去除水分,以保持茶叶清新爽口的特点。红茶的制作则需经历萎凋(摊放鲜叶使其适度失水)、发酵、干燥等步骤,使其香气醇厚、汤色红亮。不同的工艺流程,也赋予了茶叶截然不同的风味与特色。
实践团成员参观制茶车间(天马实践团 提供)
车间配备现代自动化设备与质量检测系统,严控含水量、香气、色泽等关键指标,通过现代自动化设备与传统手工技艺的有机结合,不仅保障了生产效率和品质稳定,而且也展现了对制茶工艺的坚守与传承。
发挥专业特长 数据赋能种植
结合前期调研与体验,实践团聚焦茶叶生产对环境条件的精细化需求,6日,在茶叶种植基地部署了自主研发的环境与土壤温湿度监测装置,实现数字化监控。该设备可每20分钟自动采集一次数据,并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时同步至茶农APP,生成清晰直观的可视化图表,协助茶农们掌握适宜的种植环境,使茶农从“经验种茶”迈向“数据驱动”,助力茶园实现科学化、智能化管理。
实践团自主设计的温湿度监测装置(天马实践团 提供)
青年直播带货 助力产业发展
6日下午,实践团在洛阳镇茶叶种植基地开展首场助农直播,围绕“高品质零农残”的主题,重点介绍了洛阳镇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茶叶种植优势。通过展示茶叶生长环境及绿色无污染的生长过程,全方位呈现当地优质茶叶的品质优势。
7日上午,实践团与镇政府展开座谈交流。在与章委员的沟通中,团队成员了解到,洛阳镇已形成“一鸡一鸭一鱼、一菇两叶一条溪”的产业格局,而茶叶正是洛阳镇的支柱产业之一。章委员指出,目前洛阳镇的茶叶销售仍以线下门店为主,销售渠道单一、客户资源有限,线上推广与品牌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此次交流为后续助农工作提供了方向。
章委员向实践团介绍洛阳镇产业发展情况(天马实践团 提供)
7日下午,实践团围绕“源头直供,助力洛阳茶出圈”主题开展第二次助农直播。通过产品展示、互动讲解的方式,介绍洛阳镇高山红茶的核心卖点与特色,为洛阳镇茶产品销售打开新渠道。两次直播累计吸引4499人次观看,为茶企拓展了销售新渠道,并增强消费者与本地特色产业之间的情感联结。
实践团在洛阳镇乡村振兴直播间直播(天马实践团 提供)
通过深入调研,天马创新科技下乡实践团全面了解洛阳镇茶产业链条,体会到优质茶叶背后的生态优势与工艺价值。此次活动,增强了团队社会责任感与实践能力,为服务乡村振兴积累了经验,也为“百千万工程”推进贡献了青年力量。
文字录入:林奕丹 电气工程学院;编辑:赵程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