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罗蕴瑶 区佩琳)为深入贯彻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战略部署,推动高校专业资源精准对接乡村振兴需求,7月4日到15日,珠宝学院“瑶乡幻彩”实践团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在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三排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在三排镇这片瑶族文化沃土上,以扎实的调研和创新的实践,交出了一份融合文化传承与促进乡村振兴的亮眼总结性成果。
实践团深入基层调研(罗蕴瑶 龚远兵 摄)
深入基层调研,绘制乡村振兴新图景
三排村坐拥独特的瑶族风情与生态资源,是第一批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瑶族聚居行政村。实践团抵达伊始,便将目光锁定在挖掘当地文旅潜力上,实践团紧扣“文化兴村”政策导向,与村党委书记盘聪骅达成共识——以手绘文旅地图及相关文创产品激活乡村发展潜能。为精准呈现三排村的魅力,团队成员们顶烈日、冒酷暑,在网格员沈东海的带领下化身“乡村探秘者”,实地勘探了古寨的传统建筑、旺相门的历史印记、油茶基地的产业新貌、大舞台的文化活力以及溶洞的神秘景致等关键节点,每一处景点的方位、特色、文化内涵乃至游览体验细节,都被实践团细致记录,力求更精准地绘制文旅地图及设计文创产品,让其成为展现三排村乡村魅力的亮眼名片。同时,为深入挖掘瑶族文化底蕴,团队还前往广东瑶族博物馆(中国瑶族博物馆)和拾月拾陆非遗文化创意园,系统学习瑶族历史、传统手工艺及非遗技艺,进一步深化对民族文化的认知,为文旅融合注入更深厚的文化支撑。
实践团调研过程、成果以及直播过程(区佩琳 罗蕴瑶 摄)
实践团采访唐亚木贵书记并深入水果基地拍摄视频(罗蕴瑶 龚远兵 摄)
聚焦特色产业,助力农产品提质升级
在墩龙瑶寨水果基地,实践团深入田间地头,调研当地鹰嘴桃等特色农产品的种植、销售情况,在与连水村党总支书记唐亚木贵的采访中,实践团成员探讨了鹰嘴桃的产业优势及线上线下销售体系的建设痛点。针对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拓宽销路的核心需求,实践团成员为农产品制作了两款专属包装,以专业优势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实践团还为墩龙瑶寨水果基地拍摄了开园预热视频,视频通过“连南发布”微信公众号发布,有效扩大了基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开园活动起到了良好的宣传引流作用。此外,成员们还化身“带货主播”,通过直播镜头向网友推介连南特色农产品,讲述瑶乡故事,助力农产品“出村进城”。这场直播不仅拓宽了销售渠道,更是一次“互联网+农业”的创新实践。
实践团设计的文旅地图及文创产品(罗蕴瑶 提供)
设计赋能展青春,瑶乡振兴结硕果
实践团立足专业优势,深入践行乡村振兴战略,将专业知识与实践创新有机结合,完成了一系列服务乡村建设的设计成果。团队精心打造的三排村文旅地图及配套文创产品,系统整合了当地特色文旅资源;创新设计的农产品包装显著提升了产品附加值;成功开展的助农直播有效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这些实践成果将成为连接游客与瑶寨的文化纽带,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的文化动能,充分彰显了当代青年学子服务乡村发展的责任担当和创新智慧,实现高校专业资源与地方发展需求的有效对接,探索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创新路径。
实践团将实践成果交付给三排村党委书记盘聪骅(工作人员 摄)
来自三排镇三排村村民委员会的感谢信(罗蕴瑶 提供)
三排村党委书记盘聪骅表示对实践团的实践成果十分满意,他提到:“实践团成员的设计对三排村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并表示希望未来能够再次与实践团进行合作。”
未来,团队将持续深化校地合作,进一步完善设计成果,推动创意方案落地见效,为连南瑶族自治县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让青春之花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绚丽绽放。
文字录入:熊涛 珠宝学院;编辑:许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