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校园新闻   新闻详情

【城理青年行】科技赋能基层治理,青春助力乡村振兴 我校“乡韵拾遗·科技振乡”实践团赴狮岭镇西头村开展社会实践

时间:2025-07-24 浏览量:13
分享

本网讯(记者 李舒然)为深入贯彻落实“百千万工程”战略部署,引导青年学子投身乡村振兴实践,7月7日至20日,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学院“乡韵拾遗·科技振乡”实践团赴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西头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通过科技赋能、教育帮扶、深度调研等多维路径,服务乡村治理现代化,筑牢基层安全防线。

党建引领,锚定青春坐标

实践伊始,团队与当地联合召开基层治理专题座谈会。市人大代表何基桦勉励青年学子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区人大代表邹容娣深入剖析乡村治理难点,强调高校智力支持对破解发展瓶颈的关键作用。14日,校团委书记王羽、学院党总支常务副书记罗自力等与地方负责人深入研讨时指出,艰苦实践是锤炼青年韧性的重要课堂,青年学子将专业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正是“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的生动体现,为今后深化校地协同发展锚定了方向。

实践现场(邹雨 提供)

科技赋能,智能安防护民

实践团充分发挥电子信息学科优势,探索“科技+安全”双轨推进模式。通过智能门锁、导航装置现场演示的主题宣讲,展现技术对公共安全的提升作用。基于“AI安全哨兵”社区调研发现,逾六成居民高度关注电动自行车违规充电、消防通道堵塞等隐患,超八成居民支持部署24小时智能巡逻预警机器人。针对隐私保护关切,团队创新提出“非侵入式传感器监测方案”,为平衡安全与隐私提供了技术新思路。

实践现场(邹雨 提供)

深耕基层,激活治理末梢

实践团着力打通服务基层“最后一公里”,以校地协同提升治理效能。防溺水、消防安全实操演练、反校园霸凌情景剧等互动课堂覆盖村民儿童300余人次;模拟法庭活动让青少年沉浸式感受司法庄严,深化法治意识。禁毒宣教通过模型展示与“禁毒小讲师”培训,筑牢青少年拒毒防毒思想防线。

实践现场(邹雨 提供)

青春育新,厚植爱国情怀

在“未来工程师”活动中,孩子们设计的机器人徽章上,图案代表着孩子们对祖国的情感。“一粒葡萄的振兴故事”田间课堂引导儿童深入葡萄园,切身感受科技对特色农业的驱动力。“未来发明家”活动以太阳能风扇、电力小车等创作为载体,点燃乡村青少年科技报国的理想。

“乡韵拾遗·科技振乡”实践团在14天的社会实践中,累计开展活动20余场。未来,实践团以党建为引领、科技为支撑、教育为纽带,深入乡村破解难题,在基层一线书写了新时代青年的担当答卷,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文字录入:高歌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学院;编辑:赵程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