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校园新闻   新闻详情

【城理青年行】我校“田野青春 乡村新颜”实践团助力“百千万工程” 焕发竹乡新风貌

时间:2025-07-24 浏览量:12
分享

本网讯(记者 高歌 曾嘉怡)为响应国家“百千万工程”的号召,7月4日至11日,“田野青春 乡村新颜”实践团在惠州市龙门县龙潭镇开展了为期8天的“泥土与色彩”墙绘实践活动。实践团以“弘扬竹乡文化,散发竹乡生机”为主题,将二十四节气当中的“立春、雨水、惊蛰”等元素与当地特色相结合,不仅助力龙潭镇乡村风貌提升,而且为“最美公路”建设提供了力量。

实地调研 锚定方向

活动初期,实践团便对帮扶村落的墙体资源、村容村貌及文化特色开展实地调研。队员们逐街走访记录墙体材质、面积朝向,与村干部座谈了乡镇发展历史,为墙绘创作找准了现实切入点。

会议现场(陈媛 摄)

主题构思 节气铸魂

在明确村落“传承农耕文化、打造特色村容”的需求后,实践团最终确定墙绘主题——以“二十四节气·农耕长卷”为主线,绘制“立春”“雨水”“惊蛰”等节气系列作品。第一面主墙绘制“立春”和“雨水”,展现立春万物复苏、雨水时节纷纷的场景。设计中融入村落特有的竹笋元素,用细腻笔触标注节气诗词与农历日期,既完整呈现节气的时间韵律,又让本土农耕文化在墙面上“活”了起来,精准呼应村民对“留住田间记忆、扮靓乡村颜值”的期盼。

实践团开展绘画活动(陈媛 摄)

竹木探脉 产业寻路

实践团通过全链条走访推进竹木产业调研,从种植基地考察资源培育与技术,到加工企业调研生产工艺与产品类型,再到市场端分析销售渠道与需求走向,同步访谈竹农、手艺人、企业主等群体,梳理地方史志与非遗档案。调研成果将助力多维度发展,挖掘竹编等传统技艺,助力濒危手艺纳入保护与传承,为文旅融合提供支撑,推动工艺体验工坊、文化展馆落地,提炼竹木文化符号,赋能文创设计,让传统美学融入现代生活,实现文化传承与创新转化的双向赋能。

实践团开展调研活动(陈媛 摄)

在为期八天的“画笔绘乡韵”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实践团走进村落,为乡村墙面披上文从设计到绘制,在墙面上勾勒乡土记忆,唤醒村民们对本土文化的珍视与自豪。实践团成员郑锦帆同学说道:“以笔为犁,以墙为卷,我们愿用青春色彩,扮靓乡村角落的风景,让美与传承在这里静静流淌。”未来,实践团将持续扎根基层,用画笔续写故事,为打造更具温度的文化乡村贡献力量。

文字录入:高歌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学院;编辑:赵程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