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王紫岩 鲁丹凤)为贯彻落实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印发的《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精神,构建学校高素质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我校于9月18日、22日和26日在行政楼703举办第十二期教师心理知识和技能专题培训班,学生工作处副处长韩新生、新入职辅导员、新入职班主任、心理中心专职教师等近200人参加了此次培训。
第一场培训由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的主任鲁丹凤讲授。她以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心理服务工作情况、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及处理过程、心理评估流程和自我关照提醒四个方面为纲要,重点介绍了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模式及其构成,各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中的职责与要求,强调了辅导员、班主任工作专业能力提升和心理危机意识增强的重要性。同时,提醒老师们在开展工作过程中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和心理关照。
鲁丹凤副教授讲解心理健康工作机制与要求(王紫岩 摄)
第二场培训的两个主题由广东工业大学黄艳苹副教授担任主讲教师。在《精神卫生法、广东省安全条例的解读》中,黄教授围绕心理危机工作讲解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广东省安全生产条例》等与学生心理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以及面对学生心理问题时的注意事项,指出学校应完善家校联系制度,教师应当学习和了解相关的精神卫生知识,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正确引导、激励学生。在《高校心理危机的识别与干预》主题中,主讲人讲解了心理危机的主要表现和危机干预的工作流程,介绍了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常见心理疾病的症状,还分享了在危机干预中的经验和学生谈心谈话时的技巧。
黄艳苹副教授分享心理危机工作经验(王紫岩 摄)
第三场培训由南方医科大学汤思尧博士担任主讲。在《学生日常谈心谈话方法和技巧》中,他首先展示了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分类方式,在此基础上,介绍了与学生沟通时的目标,包括建立信任、获取信息、识别风险和推动解决这四个方面;同时结合案例讲解了谈话时可使用的参与性技术。随后,汤老师面向新入职辅导员单独开展了“生命树”主题团体心理辅导,在主讲人的步步引导下,参培者将自身的生命过程按照树根、土壤、树干、树枝、树叶、果实以及风雨等部分进行展示和逐步丰满,描绘出属于自己的“生命树”。现场教师十分投入,并积极地分享自己的作品。
汤思尧博士分享学生谈心谈话方法和技巧(王紫岩 摄)
现场参培教师分享活动体验(陈晓怡 摄)
本次培训班由学生工作处举办,培训内容为新入职辅导员和班主任的日常心理工作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目前,我校已连续举办十二期教师心理知识技能专题培训班,已有1000余名教师获得了培训班结业证书,极大地促进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兼职队伍的工作素质和履职能力的提升。
文字录入:学生工作处 陈晓怡;编辑:许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