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校园新闻   新闻详情

绿智交通产业学院香港研学活动圆满收官

时间:2025-07-17 浏览量:14
分享

本网讯(记者 汤文俊)为了充分拓展学生视野,学习绿智交通领域前沿技术,绿智交通产业学院(下称“绿智学院”)于7月7日-11日组织45名先锋班学生赴香港开展为期5天的研学交流活动。师生们先后走访了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生产力促进局、香港铁路公司、香港科学园、香港数码港、创冷科技等香港多所顶尖高校、知名科研机构及创新科技企业,通过实地参访、专家讲座、互动研讨等多种形式,深入探究香港科技创新发展模式,学习绿色智能交通领域最新技术动态与实践经验。

7月7日,研学团首站来到香港理工大学。土木及环境工程学系助理教授区玮玑为师生们详细介绍了学校的学科优势及科研成就,重点分享了产学研合作模式与创新成果,包括声学超材料铁路声屏障、自感知混凝土智能结构系统等前沿技术。师生们还实地参访了工业中心实验室,现场观摩了列车转向架滚动试验项目和磁悬浮列车在线监测系统,深入了解了智能运维技术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实际应用。

参访理工大工业中心实验室(汤文俊

7月8日,研学团访问香港生产力促进局。专家围绕氢能技术、生成式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系统及汽车电动化等前沿领域展开专题分享,并带领师生参观了新质生产力展馆、先进材料及智能制造中心、香港智能自动化技术应用联合研发中心(RAD)、智能穿戴及钟表科技中心以及新能源展馆等科技创新平台,通过近距离观摩无人驾驶小车、智能制造设备等前沿技术演示,师生们切身感受到智能科技为绿智交通产业变革带来的强大驱动力。

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培训现场(汤文俊 摄)

观摩智能制造设备(汤文俊

7月9日,研学团与香港铁路有限公司开展专题交流,公司经理朱林铿以“港铁公司可持续发展实践”为主题,结合丰富的项目案例,系统分享了港铁在铁路建设、社区连接、运营管理及低碳目标实现等方面的经验,学生们就内地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可借鉴经验与朱林铿展开热烈讨论。当日下午,师生们参访香港科学园,深入了解量子人工智能实验室在智能制造、人工智能以及金融科技等方面的前沿研究,学生们通过丰富的互动展示和沉浸式体验,直观感受到香港在智慧城市、绿智交通、生命科学绿色科技和机器人技术等领域的突破性成果。

港铁项目经验分享(汤文俊

7月10日,研学团访问了香港大学,聆听了香港大学高级教学讲师林康圣关于“香港经济、工业4.0与新质生产力”的专题讲座,深入探讨了数字化转型与产业升级的内在联系,结合具体案例强调要通过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着力培育新质生产力,这不仅需要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更需要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和人才培养机制。下午,研学团参访香港数码港,与路邦科技等创新企业就智能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前景进行深入交流,并通过互动展示体验了健康科技监测设备、智能运动装备等一系列创新应用方案,学生们深刻体会到科技创新为产业发展和生活服务起到的重要作用。

香港大学培训现场(汤文俊 摄)

7月11日,研学团来到创冷科技,系统学习了无电制冷技术及其在降温涂层材料领域的创新应用。产品经理陈雨彤详细介绍了无电制冷涂层i2Coating的技术原理与市场优势,学生们就技术应用前景与专家展开热烈讨论。绿智学院副院长张浩雨在总结中表示,本次研学活动是连接课堂学习与产业实践的重要桥梁,希望这五天的所学所得、所见所闻能在同学们心中播下一颗种子,既激发大家探索前沿科技的热情,也能启发大家对未来职业发展的深入思考。他要求大家认真总结研学成果,结合专业进行创新性思考,巩固学习成效。

张浩雨副院长总结(汤文俊 摄)

本次研学活动中,学生们不仅学习了前沿技术,更加开阔了国际化眼界和视野,更对行业发展与个人成长有了深刻思考。黄俊杰同学分享道:“这场研学是一场穿梭于学术与创新的深度体验。从香港理工大学到香港科技园,我们既在学术殿堂汲取智慧,也在创新前沿预见未来,真切感受到科技驱动发展的力量。”孙旖晨同学谈道:“研学活动引发了我的深度思考:随着绿色技术的推广应用,行业将面临哪些新的发展机遇?作为未来从业者,我们需要培养哪些核心能力?这些问题将指引我的专业学习方向。”

此次研学活动不仅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前沿科技,也深化了学院与香港高校、企业及科研机构的合作。未来,学院将持续搭建高水平交流平台,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文字录入:汤文俊 绿智交通产业学院;编辑:许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