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李佳颖)7月8日至14日,计算机工程学院/大数据学院“茶韵兴瑶”实践团依托广东省“攀登计划”专项资金,在清远连南瑶族自治县开展了暑期“三下乡”科技助农调研实践活动。期间,实践团深入寨岗镇和三江镇产茶区,聚焦智慧茶园建设瓶颈,用一系列实际行动在探寻山区茶产业升级路径上留下青春的印记。
深入一线,精准掌握茶园核心痛点
活动初期,实践团首先走访连南主要产茶区的茶农及生态茶厂等主体,明确了茶厂的两大痛点,分别是2.97万亩“连南大叶茶”茶园因地形陡峭,茶叶生产面临人工巡查低效、病虫害防控难、市场技术方案成本高等问题,急需有效、经济的智慧农业技术方案。同时,非遗制茶企业受困于生态种植与工艺传承,希望通过数字化转型,提升附加值。经过讨论,实践团成员们决定以科技破解难题。
实践团成员调研过程(谢荣峰 摄)
靶向攻关,设计无人机智慧管理方案
结合国家低空经济与智慧农业发展战略及学院数字化农业经验,团队设计出基于无人机的低成本智慧梯田管理方案。实践团学生队长表示,课堂知识在乡村落地是青春实践的生动体现。方案经田间“头脑风暴”反复优化,拟通过部署土壤传感器节点、无人机巡航等方式采集数据,生成墒情图与预警信息,成本远低于传统方式,展现出队员们的创新风采。
双轨并行,守护茶产业文化根基
实践团同步深入金涡生态茶厂等非遗基地,记录瑶族古法制茶核心参数,调研“瑶茶+”融合模式。团队以数字技术与文化传承双轨并行,助力产业升级与文化深挖,工程生与人文生协同协作,让文化守护成为实践亮点。
政企联动,共探方案落地可能性
实践团与连南农业局举行了专题座谈会,介绍了无人机智慧梯田管理初步设想框架,包括设计思路、拟采用的技术路线及预期达成的效益等内容。会上,团队认真听取了农业局专家的意见建议,就方案若要落地可能面临的实际问题展开探讨。农业局对这一初步设想表示关注,提出将协调当地茶企,为后续可能开展的实地测试预留实验茶田,为方案的进一步完善提供支持。
农推中心黄海军主任在座谈会上发言(谢荣峰 摄)
持续发力,贡献青春智慧助发展
指导老师强调,此次实践,是学校主动对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服务地方发展的生动实践。团队的初步设想框架,是对接乡村需求的起点,接下来,团队将认真吸纳座谈会的反馈意见,持续打磨完善方案,推进框架落地。未来,在预留的实验茶田开展扎实测试,用科技赋能的实际行动,积极响应“科技兴农”号召,让青春力量深度融入连南茶产业发展脉络,为乡村振兴注入高校动能。
文字录入:李浩亮 计算机工程学院/大数据学院;编辑:赵程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