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梁炜诗 李玲 袁惠琪)为贯彻实施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着力探索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路径,7月3日至15日,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壮志不减实践团(下称“实践团”)走进花都区赤坭镇瑞岭村,开展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团队成员发挥多专业优势,通过深入了解盆景产业、推动传统技艺数字化、开展直播、设计文创产品及举办亲子等活动,进行瑞岭盆景品牌推广及盆景大数据系统整理,助力岭南盆景产业更好实现经济效益,为瑞岭村发展注入青春活力。
青春启航赴乡村 深入调研奠基础
实践团首先与瑞岭村党委书记姚标民和党委副书记刘桂秋进行了交流,了解瑞岭村盆景产业发展与乡村治理工作。随后,实践团走进种植基地,学习各类盆景品种的养护要点、种植技巧、市场需求及销售渠道。随后,团队成员一行随瑞岭村党委书记,上山寻找老树桩,并了解到瑞岭村开始发展盆景产业和助力绿美广东建设的故事,为后续实践筑牢基础。
实践团采访与调研过程(梁炜诗 崔家瑞 摄)
数字赋能促传承 多维行动展成效
实践团携带相机、无人机等设备,深入农户园林,拍摄并整理100株代表性盆景的资料,包括记录艺术形态与养护信息、测量树高和胸径数据等,为搭建线上展示平台奠定基础。国际商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梁伟滔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王文彦肯定了实践团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并勉励学子深耕实践、助力乡村振兴。
实践团进行盆景资料的拍摄与整理(梁炜诗 袁惠琪 韦佳雪 摄)
多元互动添活力 共绘振兴新图景
实践团开展了三场直播活动,聚焦红如意、琴叶榕和栀子花等微盆景的销售,通过直播,累计曝光人数达到5193人次,点赞次数6.7万次,交易额近千元,为瑞岭微盆景的推广和销售注入了新的活力。
随后,实践团前往瑞岭村新时代红色征程馆,聚焦红色文化传承,拍摄记录瑞岭村历史故事影像,以视听媒介挖掘本土红色资源,强化乡村振兴精神内核。
实践团在村史馆拍摄与直播画面(崔家瑞 李玲 韦佳雪 摄)
校际携手增情谊 共谱成长新篇章
实践团根据瑞岭村的盆景特色、盆景元素,并结合地域文化特色进行创作,设计了独具特色的明信片、胸针、钥匙扣、书签及冰箱贴等文创产品,通过文创产品展现瑞岭村盆景的独特魅力。
为更好地弘扬岭南非遗盆景文化,实践团与广东培正学院人文学院“善悦”社会实践服务队合办了一场亲子活动。两个实践团以植物科普为主题,向小朋友介绍了九里香、罗汉松、松树等植物的生长习性,随后,队员们进行“植物日历”制作,让现场孩子们在动手中感受自然之趣,加深对植物科普知识的认知。
文创产品(麦耿慧 余欣潼 陈卓仪 提供)
亲子活动现场(崔家瑞 潘硕 郑乐涛 摄)
此次“百万千工程”突击队行动,从深入调研到多元行动,实践团用专业技能服务乡村,在非遗传承、产业发展、文化传播等方面注入青春活力,为乡村振兴谱写新篇章。
文字录入:张芷妍 马克思主义学院;编辑:赵程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