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宗雅婷 沈超)为探索农业农村经济,领略传统文化遗产,更好地推广农业文化遗产教育,3月25日,经济学院在A8-101举办以农耕文明与乡土文化为主题的第88讲经济学论坛。论坛邀请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教师、广东省农经学会理事吕海燕教授主讲,经济学院党总支书记任远以及经济学院师生共150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
讲座围绕中华文明与农耕文明的紧密联系展开。中华文明发源于农耕文明,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民族在漫长农耕生产实践中创造并传承至今的传统农业系统,是农耕文明鲜活的见证与呈现。农业文化遗产系统不仅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其传统知识技术体系也十分完善。长期以来,中华儿女秉持万物共生、天人合一的理念,与自然和谐共处,将这些生态伦理与智慧融入民族文化基因。
吕海燕教授讲授现场(程瑜 提供)
讲座过程中,主讲人吕海燕教授深入剖析以农耕为基础的传统乡土文化,围绕传统农业产业,对民间艺术、戏曲曲艺、手工技艺、民族服饰以及民俗活动等方面展开详细讲解。现场,吕海燕教授通过丰富的图文资料与生动的案例,为师生们展现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引发师生们的强烈兴趣,现场互动频繁。
现场提问环节(程瑜 提供)
任远对吕海燕教授的精彩讲座表示了诚挚的谢意。他强调,持续开展农业文化遗产的教育和推广,可以激发同学们学习、了解中国农业经济,提高大学生群体的文化自信,在推进中华优秀农耕文化保护传承,赋能乡村全面振兴,持续发挥农业文化遗产在保障供给、保护生态、传承文化、就业增收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任远书记作总结(程瑜 提供)
此次讲座不仅丰富了师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更是经济学院推动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举措。讲座结束后,2024级经济统计学学生谢家榕表示,“讲座让我认识到农耕文明和乡土文化的价值,激发了大家传承与创新传统文化的热情。”未来,经济学院将持续举办各类文化学术类活动,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文字录入:张劲翼 经济学院;编辑:许晗星